[恋爱技巧]近,闺蜜欣欣跟我吐露了她藏在心里好几年的秘密——
她喜欢上了现任丈夫的发小。
那是一种没法抵挡的喜欢。
因为发小的眉眼,跟她父亲年轻时很相像。
欣欣的父亲是个大帅哥,一直以来,她跟父亲的
感情都很好,她也很依赖父亲。
所以她第一次见到
老公发小时,就被击中了。
在接触过后,她发现老公发小的
性格、爱好,跟她都相当一致。
好友在一起聚会时,她抛出的点,他都能立马接上,他提到的话题她也感到很有共鸣。
欣欣意识到自己对他的喜欢,但同时,她也明白这份喜欢是没有结果的。
自己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对方相处下去。
只是有时,她还是会忍不住去翻发小的各种社交账号,包括朋友圈微博豆瓣,甚至是网易云音乐里的最近在听。
有时她也忍不住幻想,如果她先认识的人,是老公的发小,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在有伴侣的情况下,她还对其他异性动了心。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觉得欣欣是“渣女”了。
的确,“爱上男友的兄弟”或者“爱上女友的闺蜜”是个很狗血的剧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时常会发生。
一、镶嵌在基因里的“多偶倾向”
如果你发现,你也有和欣欣一样有过一些“见异思迁”的想法,先不用急着自责。
因为在人类的基因里,本来就存在多偶倾向。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就曾提到过这个观点。
因为“自私的基因”想要让自己更多更好地留存下来。所以物种在繁衍大多会选择与多个
配偶进行合作,而不是对同一个伴侣
从一而终。
而且“多偶倾向”的基因,也会随着传播范围广而更容易被保留下来。
如果你对着帅哥或美女时,内心会开始泛起波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一是因为人体内具有多偶倾向的基因。
二是看到“好看”的对象时,会认为对方拥有优势基因,能激发体内的求偶欲。
当你有了固定的伴侣,但是却对其他人有了感觉时,先不用自我责怪,因为此时你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精神
出轨的可能,也存在着同时喜欢好几个人的情况。
就好像欣欣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长得和自己父亲相像的人,这也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节)在作怪。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埋藏在潜意识里的。这种潜意识的反应,是控制不了的。
所以像欣欣这样纯粹精神上对某个人有
好感,而没有实质的出轨行为,其实也没什么好苛责。
中国有句老话也阐述了这个现象,这句话是这么说的: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前一句的意思是说,越轨这件事,只能看有没有具体的行为,而不能只看想法去评判。光看想法的话,天下就没有圣人。
也正是因为人有“多偶倾向”的特性,我们在谈长久的
恋爱时,才需要“新鲜感”的刺激。
比如假装和男友互不认识,让男友来
搭讪自己,重新追求自己。或者跟伴侣玩一些角色扮演。
适当给生活增添一些情趣,会让彼此更加贴近。
二、控制不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多偶基因”的理论,似乎坐实了“出轨”是种人性的本能。
所以有些人会用本性和劣根性,为自己的出轨行为作辩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
精神出轨与行动出轨这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前面说到,有出轨念头可以理解,是因为我们脑袋里常常会冒出各种想法,这些想法瞬息万变,我们无法完全左右。
但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我们的行为,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所以出轨念头的合理性,并不足以为出轨行为的错误性质作抗辩。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在书中最后也提到,尽管基因赋予了我们强大的本能,但因为人类拥有独特的自我意识,我们仍然有能力不被基因操控。
比如避孕套的发明就是人类违抗繁衍本能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条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而阻碍人们把出轨念头变成行动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规则,二是实现成本。
一般来说,道德感强的人,更容易能遵守社会规则,不会被本能牵着走。
有时候,我们未必能够用理智去控制一些
生理反应。比如饿了,并不是你要求自己不要饿,肚子就不会咕咕叫的。但此时我们要不要进食这个行为是可控的。
我一个朋友,他是个老烟枪,有很严重的烟瘾。
但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禁烟的场所吸过烟,不管烟瘾让他多么难受,他都能控制住自己不在不合适的场合里抽烟。
他认为,这是每一个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
同样地,在婚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婚恋中的需要承诺对彼此的忠诚,不能随意打破(除非和伴侣一开始是协议好了大家是开放式的关系),也不能去伤害别人。
小薇是个非常“恋爱脑”的
女生,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是"
爱情大过天"。
每次面对喜欢的人时,她都不会藏自己的感觉,而是勇敢地说出来。
同时她又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
在她来到一家新公司以后,她发现公司另一个部门的主管,完完全全是她喜欢的类型。
但当她了解到,那个领导已经有了老婆孩子后,她能立即收敛起自己的喜欢,不会和对方有任何非工作的交集。
而那些没有清晰的道德标准的人,对关系的处理往往会从
暧昧不清开始,最终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自己推到一个狼狈的境地。
而另一层屏障,就是对后果的顾虑,也就是认识到出轨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喜欢上老公的发小的欣欣,虽然也有过和发小
表白的冲动。但是她知道,
这样做会破坏他们三者之间的感情。
她就觉得没有表白的必要了,跟对方以朋友的方式一直相处下去,也挺好的。
其实在头脑清醒的前提下,什么情况该做什么行为,是完全可控的。
控制不了自己的第一反应,对某个异性产生了浓烈的好感,并不能成为人们出轨的借口。
所以那些打着“真爱至上”的旗号,然后做出一脚踏两船或是三别人的行为,都是不负责的表现。
三、爱上不该爱的人时,该如何自处?
尽管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在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时,这种爱而不可得的感觉仍然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这种痛苦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角力。
理性上认为自己有多“不该爱”,感性上就会认为自己“有多爱”,两者互相撕扯,分不清谁占了上风。
有许多文学作品也描写过这种内心矛盾与现实的冲突,
小说《廊桥遗梦》就是其中一部,后来被拍成了同名影片。
《廊桥遗梦》是一部讲述
婚外情的片子。
女主角弗郎西斯卡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一次偶然的邂逅里,她爱上一名前来采风的摄影师,并与他度过了难忘的四天。
长年平淡琐碎的
婚姻生活不仅埋没了她原来的理想,也使她感到空虚、压抑。
和摄影师在一起时,她又重新燃起年轻时的激情,意识到自己是谁。
但最终,那个
男人要她跟着私奔时,她却拒绝了。
因为她有了放不下的东西:家庭和孩子。
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当你觉得你即将要陷入一场不伦恋时,可能要思考以下几点:
1、要知道,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个世界很大,但只把注意力着眼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小。
当你对一个“错的人”有了感觉时,你可以自己先让投入到工作,娱乐,旅游等项目,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尽可能地去发现更多支撑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让自己困在狭隘的
情感世界里。
2、你可能会把对方过度美化。
“想象”是自带美颜的滤镜。
最初相遇时,你可能觉得对方就像诗歌般美好,觉得整个世界非他不可。
但真正过起日子来,这些美好可能都会变成一地鸡毛。
蔡康永在奇葩说“婚后遇上今生挚爱,要不要离婚”的这道辩题上,曾经对《廊桥遗梦》做出过点评:
《廊桥遗梦》打动人们的地方,就在于那段邂逅没有变成下一段婚姻,否则在激情褪去后,那场让主角无法忘怀的爱恋就可能会变成另一场尴尬乏味的婚姻。
3、想想有没有无辜的人因此受伤害。
不伦恋之所以会被舆论批判,是因为在不伦恋开始时,当中会有人受到伤害。
受伤的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可能是对方的伴侣,还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廊桥遗梦》的女主不愿意和男主私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离开,会给老公带来巨大打击,也会给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仓央嘉措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也写出了这一种无奈:当你打算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时,可能就意味着对其他人的不负责。
如果你实在觉得从今往后非对方不可,想押下所有去赌这一把,那也请你先考虑到现实中会牵涉到的情况,谨慎作出你
的选择,减少对至爱的伤害。
写在最后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传说叫“潘多拉魔盒”。
这个魔盒是宙斯给人类一份“邪恶”的礼物,里面瘟疫、灾难等装满了各种糟糕的事物。
尽管其他神仙再三告诉潘多拉不能打开盒子,但是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潘多拉还是打开盒子,最终让场面一发不可收拾。
每一段不见得光的关系,都像一个潘多拉魔盒。
不要贪图一时的新鲜,而随意地开启这个盒子。
但如果经过反复思量之后,还是决定开启另一段感情的话,也请先处理好自己目前的情感关系,做一个有担当有交代的人。
这样在面对新对象的时候,才能够问心无愧。
好了,今天分享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