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过去天晴了!走

发布时间:2021-10-27   来源:知客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葡萄[恋爱技巧]普进商场,国字号“大圩葡萄”安全可追溯,葡萄科普进商场!大圩葡萄“来世今生”知多少~,国字号“大圩葡萄”安全可追溯放心购,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字号“大圩葡萄”安全可追溯 串串葡萄“身份”唯一 事事有记录 时时可查询

又到葡萄成熟时,一年一度的“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来自合肥市及周边城市的数十万市民来到大圩镇采摘葡萄,从2003年首届葡萄节算起,今年已是第十七届,葡萄品种一年比一年多、品质一年比一年好,旅游节也一年比一年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大圩葡萄,从30多年前第一棵“巨峰”葡萄秧苗在大圩镇新民村生根发芽开始,至今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约3亿元。目前,大圩葡萄可以说是有口皆碑,而且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国家级认证。这更是对大圩葡萄品质、安全的认可。

种下一棵树苗圆了农户们致富梦

包河区大圩镇位于巢湖之滨,是合肥市东南“上风口”,绿肥水美,物产富饶,自古就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之美称。

每年葡萄节期间,李勇与爱人在自家的“高大姐葡萄园”里一天忙到晚。现在,李勇依然记得在1987年把大圩第一颗“巨峰”葡萄种子种进地里的情形。当时从省二建公司辞去工作,回到大圩老家,想种点什么。就查了很多资料,问了不少人,都说葡萄适应性强,所以就选了葡萄。“1989年夏天,第一批葡萄上市,最多的一天竟卖了一两千元,而当时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元。”李勇从葡萄架下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给其他村民种下了“葡萄致富”的梦想。渐渐地,大圩的葡萄园多了起来,“2003年前后,大概有千把亩。”李勇说。也就是在2003年,大圩镇不仅推出了第一届葡萄节,还出台了补助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葡萄,“来大圩买葡萄的市民越来越多,种葡萄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2003年,大圩镇举办了第一届“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不仅为大圩葡萄打开了新的销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一到周末,处处是组团来踏青、采摘的市民。葡萄品种也达到了三十余个,草莓、火龙果、蔬菜等种植产业也发展起来。在第十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期间,来大圩旅游的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创下了“28天清空”大圩葡萄的盛况。

农户自发自觉让葡萄提品质更绿色

从2003年举办第一届葡萄节,到如今的3亿元综合产值,短短十多年,大圩镇创造了全国罕见的奇迹,从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蜕变为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每年葡萄文化旅游节,大圩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东吐鲁番”。

可这里的葡萄能与吐鲁番的葡萄相媲美吗?面对一年又一年的采摘葡萄的游客,李勇与爱人谨守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变”的16字箴言,把自家葡萄做出了口碑。

30多年来,大圩葡萄的口感不但没有变差,反而更加香甜。经检测,大圩葡萄和周边地区葡萄相比,含糖量更高,其中夏黑达到了24%,巨峰达到了16%。这就是大圩葡萄的品质。

货车司机张浩也回到家乡大圩镇种上了葡萄。“看到隔壁邻居种葡萄收益不错,不愿在外打工了。当时一口气种了20多亩地,一二十个品种,后来不断调整,现在只剩下紫珍香、夏黑、醉金香等优质品种。”除了不断尝试种植新品种,丰富葡萄园,在外闯荡多年的张浩对食品安全也有着更多关注。

专家帮“减产”严抓葡萄安全监管

早期,许多种植户只看到葡萄丰产,开始思考如何保持和提高葡萄品质的仅是少数人。“当时,农户们只想着产量高,没考虑过品质。一亩能产6000多斤,但卖不上价,批发价才五六毛。”大圩镇相关负责人说,后来大圩镇请来葡萄种植专家帮助查找问题,没想到,专家第一条要求就是“减产”。

“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产量低了收入不就减少了吗?但慢慢效果就显现了。”新民村村民李克虎说,控制产量后,亩产降到3000斤,但优质果可达到90%以上,“口感明显变好,能卖上价,收益也就多了。”随后,专家又为大圩镇引进了新的品种,以及日本套袋技术和避雨设施栽培等多项技术。“大圩葡萄挂果不久就要套上袋子,生长过程中还要果穗整形,尽量让每串葡萄保持八两到一斤,一串四五十粒。”这样不仅穗形美,方便包装,而且也提升了葡萄的口感。

2011年,大圩镇率先建设了全省第一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由监管站对大圩镇葡萄等农产品的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和销售环节进行长期农药残留监管,农残检测覆盖每一户。

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郑刚介绍,如今葡萄种植的钢架大棚越来越多,薄膜里的温度比室外高三四度,蚊虫、病菌很难存活,“控制的好,可不用生物农药,即使葡萄出现病菌,也只是偶尔使用。多年来,大圩镇对葡萄安全的严格管控,以及近些年钢架大棚的普及,让大圩葡萄更放心。”

扫一扫二维码葡萄全程可追溯

一直以来,大圩葡萄严格按照无公害化方式进行生产,确保葡萄品质安全、纯正。2004年,大圩葡萄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大圩镇率先建设的全省第一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现了对葡萄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同时,为推广标准化,大圩镇还建立起一套标准化体系,制定了《大圩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此外,还根据本地特点和实际,制定了葡萄园地建设标准、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葡萄田间管理技术规程等一系列企业建设标准。

2012年,“大圩葡萄”正式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并获得“国家绿色农产品A级认证”。2018年,“大圩”牌葡萄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这是合肥市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也是安徽省首次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审的葡萄类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是指整个生命周期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等标准,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

大圩镇农旅办副主任颜家俊介绍,现在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生产记录管理办法、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制度等十一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无公害果蔬安全要求》对其检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测。

“目前,大圩葡萄正在按照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对施肥、用药、剪枝、除草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葡萄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实现智慧溯源。”颜家俊说,“事事有记录,时时可查询,大圩葡萄安全可溯放心购。”

程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文/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